这一论坛荟聚了国内诸多经济大咖、行业代表官员和知名专家及典范企业代表,对中国制造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实现由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的中国新制造体系构建的可行思路和路径等,提出了各自见解。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屈贤明,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重要的主题演讲。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以及来自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陈雪峰、力帆实业总裁牟刚等。
论坛还对2016年度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获奖企业和个人,进行了颁奖,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升级提供了借鉴,乃至树立了标杆。
经济下行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竞争力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
他说,中国经济的回落是转型再评估,也就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是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过去六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一直处在切换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没有完成,所以一直下行的压力是存在的。
在他看来,经济下行带来竞争加剧,随之带来分化,最后才有转型升级。最近企业、行业和地区的分化,这是中国经济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这样,有些好的企业逐步已经出来了,“所以我们还是要顺应这个趋势,而不是阻挡这个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刘世锦建议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这一愿景如何实现,作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的屈贤明,自然也有着深度的感知。他提出的路径是: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
屈贤明阐述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他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相结合,给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这一机遇需要抓住。
在他看来,智能制造将使我国制造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带来产品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此外,他还认为,因为在工业基础方面欠账太多,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要变成优质制造而不是劣质制造,关键要解决基础的零部件、材料和工艺等问题。只有工业强基这个环节真正解决了,“中国制造才有希望。”
围绕着这些中国制造中存在的困境与生机,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还就制造业转型困境及创新,寻找产业新风口,制造业发展的信心、政策与展望等,展开了具体的探讨,希望寻找到中国制造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破局之路。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提出,中国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在于供应链创新。
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展
陆燕荪是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中国制造发展有着深刻认识。
陆燕荪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以智能制造,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但不等于它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还是质造,还是质量、品牌。”中国制造2025实际就是一个质量强国战略。创新驱动首先围绕质量来展开,提升品质,创造出有世界竞争力的品牌。
这样的情况下,实行强国战略的主体是企业,强国先要强企,但目前企业的形态,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等,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他认为,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这是未来在制造业领域需要加强解决的一个途径。而由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是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一种提法。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也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现在主要的挑战是整体水平偏低,趋同化现象普遍。企业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使得制造业企业目前有相当数量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
许小年说,为了摆脱这个困境,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的执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政策,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淘汰过时的产能,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